首页 >> 新闻 >>. >> 陈中华:退休待遇应从人文和人的基本尊严角度考量
详细内容

陈中华:退休待遇应从人文和人的基本尊严角度考量

陈中华:退休待遇应从人文和人的基本尊严角度考量


陈中华.jpg


    目前中国的退休待遇:公务员七八千到过万、事业单位五六千到近万、工人1-3千、农民仅几十元。2014年1月8日的人民日报文章,有人针对养老金并轨改革,大声疾呼“拉平养老金待遇对公务员不公平”。通关全文,完全是一个既得利益集团的论调,完全是一个改革阻力派的话语。


  第一,我首先认为,公务员不是这个社会的弱势群体。从1949年以来,官本位的思想,已经养尊处优了60多年,一直享受高福利、高地位,他们是在这个社会的金字塔尖尖上,并不是在塔中,也不是在塔基,更不是塔底、塔桩上。我们国家实施城镇养老保险和新型农村养老制度,才几年?君不见到2014年1月1日,浙江的基础养老金才提高到100元;君不见到2014年全国企业职工退休人员也才7400万人,这7400万人看到国务院“将企业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自2014年1月1日开始提高10%”,是多么欢喜;君不见,中国还有甚至多少人没有养老保险金,还有多少人没有得到低保救助、医疗救助?


  第二,文章谈到“非要让公务员的养老金和蓝领工人水平一样”的问题。我首先要问,这个社会谁守业,谁创业?简直就是本末倒置,没有那些白领、蓝领创造那么多社会财富,上交那么多利税,能养得起那么多的公务员吗?如果企业不发展,经济不发展,政府部门需要那么多的公务员去给人办证盖章吗?公务员顶多是守业,蓝领、白领还在创造社会价值。创新是一个国家的灵魂,有智商的人都千方百计挤进公务员队伍,都去当那个“章、证”的守护神,谁去创造GDP?难道GDP都是靠几个证、章盖出来的吗?


  第三,文章认为“公务员,寒窗苦读十几载,不公平?”我认为,这年头,谁不是寒窗苦读?每年大学毕业生有多少?700多万,哪一个不是“十几载寒窗苦读”?每年参加公务员考试的人那么多,能通过公务员考试资格审查的人,哪一个不是“十几载寒窗苦读”,最后能够挤进公务员队伍的人又有多少比例?就是那些没有“十几载寒窗苦读”的初中生、中专生、高职生,哪一个不是寒窗苦读10年以上?他们在工厂里,只有车间的热浪,没有办公室的空调,干的是体力活,真正诠释了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他们就应该低发证、盖章的人一等吗?。


  第四,文章谈到了“养老待遇差了,队伍可不好带,积极性和清廉度都会受影响”。我要说,公务员的养老待遇目前还没有改呢,60多年来,都是这样,一直都没有改,也没有见的队伍多好带,也没有见的公务员有多少积极性,也没有见的清廉度有多高,也没有见的在办事大厅办事,那些公务员有多好的脸色。到底有多少人在真正“为人民服务”?企业的养老待遇那么差,也没有听企业老板抱怨队伍不好带,积极性不高,清廉度不好。


  第五,文章还认为“不妨在基础性养老金之外,设计一种补充养老金,适当拉开公务员与企业职工的差距,体现公务员职业的特殊性”。这,怎么说,双轨制还没有取消,就千方百计维护利益,急着设计新的“双轨制”。


  上世纪90年代,企业和机关单位的养老制,还是执行均为退休前75%的“单轨”。随着国企改革步伐的加快,养老制度的改革也相应划出了“国企—集体企业—民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的路线图。备受争议的双轨制,正是这一路线图实施过程中的产物。而另一方面,养老保险长期分属不同部门负责,导致政出多门,缺乏统一性,难言沟通衔接。还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政府机关工作人员,不仅是养老制度制定者,也是受益者,这种双重身份的利益冲突,在某种程度上也形成了改革的阻力。


  “双轨”带来的问题,显而易见。谁不想有更好的待遇,谁又不愿意老有所依?所以,企业人才流入机关单位,在某种程度上,这也是“公务员热”高烧不退的原因之一。“双轨”的“不接轨”,同样造成人员在企业和机关之间流动的障碍,不利于流动、统一、有序的劳动力市场形成,造成了所谓“体制内外”的差别。


  更重要的是,这种“双轨制”有悖于社会公平正义的基本原则。退休之后,无论是企业职工还是机关单位人员,都已经变成了“社会人”。从社会伦理角度看,养老金是社会对劳动者的“反哺”,以人为本、公平公正是必要前提;从国家伦理看,正如歌曲中所唱的“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每个成员退离休后应得到平等回报。


  应该看到,“养老金双轨制”问题,本身就是改革过程中出现的情况,也正在解决的进程之中。企业职工养老金的“七连涨”可为例证,相关的法律规定,也在陆续出台。尊重历史、分类处理、分步实施,应该是一个基本的原则。而更重要的,还是强化政府责任,加大财政投入,最终建立起统一的国家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当前我国企业单位、事业单位、行政机关养老金数额比是1∶1.8∶2.1,严重失衡,表面上企业退休人员退休金也在“涨”,但“越涨”差距却越大,这足以看出养老金改革的势在必行。但双轨制能否成为历史,养老金“双轨制”鸿沟能否填平,“称”出来的是“良心”。


  绝大多数公众是赞同养老待遇并轨的,身处“轨道低端”的企业职工没有丝毫反对理由,反对者不外乎是另一头的公务人员。但长期占有较高养老金优益的人员,真该扪心自问一下,自已工作期间的社会贡献难道就远远高于企业职工?某种意义上“多劳多得、少劳少得”的分配原则并未真正贯彻到公务员领域,而部分原本贡献极低、甚至无所事事的公务员退休后依然拿高薪,说到底就是不正当分配机制在退休领域的延伸和延续。这些不公平早就应打破。


  养老金制度与社会分配制度相关,也与社会公众能否共享社会成果相关。让长期处于养老金保障低端的大多数职工的社会保障水平提高起来,是政府的责任;让差距拉大、显现不公的“双轨制”得以破除,也是政府在社会分配领域进行改革的义务。就此,有专家提出了两种思路,一种是“削峰填谷”,但囿于既得利益者阻力过大,据说这种途径“行不通”;第二种就是“提低不动高”,在不增加公务人员养老金的情况下,提升最大多数职工较低的养老金基准,逐渐赶平。但无论怎样的解决途径都是殊途同归的,也会离公平更近一步。


    另外;“面朝黄土背朝天,头发晒得冒青烟”。“日出而作,日落而歇”。这是农民的艰苦生活写照。“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可见粮食来之不易。现在,国营农场的农民,退休金3000元。人民公社的农民,退休金70元。这个70元,是不是对农民的侮辱?农民一年四季都在种地,从不停歇,如果农民不在种地,那么我们吃什么?


    农民自置农具、牛马、种子、肥料、农药,四季辛劳,还要将收获的粮食按政府规定无偿上交给囯家——交公粮:公粮、教育粮、水利粮、老人粮(供城乡五保老人吃)。另外,还要按规定交购粮,每担9元(84年价)。农户所交公购粮约占年收成三分之一。有了公粮,工、农、兵、学、商,才有饭吃,得以生存。农民把辛辛苦苦种出的粮食无偿交给国家,养活国家领导人和党组织,贡献巨大。现今,各行各业都有退休费,连下乡插队几年的知靑都有退休费,为何土生土长、耕种一生的老农民却没有退休费?这合理吗?难道农民就不是人?


    近日“农民该不该退休”这个话题在网上讨论的很激烈,有一部分人认为农民没有该不该退休这一说,农民不像城里人退休后有退休金,农民到了60岁70岁,迫于生计,只要还干的动就要爬起来下地干活。同样是中国公民,在国家困难时期,农民推着公粮把最好的粮食支援国家,而自己连温饱问题都解决不了。为什么农民就不能和城里人平等享受国家退休待遇呢?


    大多数农民都是受苦受累抗过来,年纪大了,身体都不是很好,年轻时候拿命换钱,年纪大了靠钱养命,年纪大了看病就医成了很多人常态。大家都知道职工保险退休之后缴纳医保达到国家要求的年限,退休后是可以享受免费医疗报销待遇,农民医疗保险是缴纳就享受医疗待遇,不缴纳就不享受!


    城市养老保险个人缴费是从1992年10月开始陆续实行的,大多数省份是1996年开始实行的,之前个人不交养老保险费。也就是说,在92年9月女满50周岁(机关事业单位是55周岁}、男满60周岁退休的城里职工,之前都没交过养老保险费啊,但是他(她)们如果现在还健在的话,如今都在拿着几千块钱的养老金。但为啥偏偏强词夺理说农民没交养老保险金就不能拿同城里人水平相当的养老金呢?


    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构成:单位每个月缴纳20%,个人缴纳8%,国家财政补贴72%。就算农民没缴这个8%,他们也应该享受城乡居民92%的退休金。按3000x92%=2760元。因为村集体还在,既然在就要为农民购买社保,否则,村集体就是在违法。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就算村集体没给农民买社保,也应该享受城乡居民72%的退休金:3000元x72%=2160元/月,因为农民也是城乡居民。


    中国有九亿农民,占了全国将近四分之三的人口。农民勤勤恳恳种地养活了将近十四亿的中国人,但是得到的钱财却少得可怜。一旦农民老了,种不了地,农民的晚年生活又将何去何从?


    现在国家开发房地产和出口物品发了大财,最不缺的是钱,应该拿出那么一小点点,每月发给农民2000元退休金,或者再多给点,让农民老有所养。


    如果说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是政府的天职,那么推动社会公平正义就是政府的良心。养老制度与社会分配密切相关,更体现社会公平正义。在退休待遇上更应从人文和人的基本尊严角度考量,无论级别和职务高低,也无论之前是什么样的工作岗位,从理论意义上都是社会公民一员,都应将每一个“人”普遍而同等地纳入社会养老保障的范围,而不是让公权者“吃小灶”。道路虽然曲折、阻力或许很大,但能不能实现却考量着我们整体社会的机制和良心。


  中国国际政法研究院院长陈中华


电话直呼
在线客服
在线留言
发送邮件
联系我们:
01066182388
01055151111
13683233288
健康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还可输入字符250(限制字符250)
技术支持: 国际新闻信息网 | 管理登录
0
seo seo